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我的课堂你作主
【文章来源:刘中存】 【发布人: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2-05-12】 【点击率:605】

     第四节课的铃声响起来了,我拿着备课本踏着铃声走进了教室,看着同学们无精打彩的样子,甚至有的同学还睡眼惺忪,也难怪,我的肚子也饿的咕咕叫了,更何况同学们呢,我也正发愁怎么上这课呢?
  课该上还得上,教室里立刻飘起我抑扬顿挫的声音。这节课我是作了精心准备的,因为这是一堂关于氧化还原知识课,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设计有分层设疑、分层提问、分层达标训练,同时把每层问题和训练都用精彩的画面展示在大屏幕上,层层到位,自我感觉一定会非常精彩。五分钟过去了,教室里除了我的讲课声和偶尔一、二位同学的附和声之外,感觉特别的沉闷。“怎么搞的?”我心里暗暗嘀咕,同时我的火气在心里滋长,好像和谁赌气似的,结束了自己的讲解。然后,我把训练题展示在大屏幕上,要求同学们在八分种之内完成第一层次的八道小题。有的同学已经从我的语气中察觉到我的不快,赶紧认真地做起题来,教室里鸦雀无声仿佛结了冰,一阵凉意穿过我心,我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唉!怎样才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呢?

   我暗暗地告诉自己千万别发火,及时地调整自己急噪的情绪。我慢慢地观察着同学们的表现,想着下面的课该怎么上。调动不起同学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准备得再好,也注定是一堂失败的课。我边走边想,忽然灵光一闪,有了!我快步走上讲台,根据自己的备课笔记,调整了一下思路,快速地将第二层次和第三次的设疑、问题及训练浓缩成了十二个难易适度的题。让学生在训练单上画出,然后面带微笑且大声宣布了我的规则:“我的课堂你们作主,下面两个层次共十二道题,每小组任选二小题,由组长同学作为代表,上讲台选题和答题,请六位小组长拿着书和笔记上讲台这时,同学们有点骚动,我没有理会,转身面对组长们说:各小组先讨论、交流后回答,若再回答不出,可以有二种求助方式,即求助书本或其他组的同学。请班长上来计时,每小题分钟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回答正确是有奖励的,我的奖励就是:今天的作业可以选做”。这时同学们的脸上已不见了刚才的无精打采而变得神采飞扬,课堂上已不再是只有我的声音。选题,求助,作答,同组的同学那种热切地希望自己的组长是最棒的;翻书声,讨论声,被求助的同学响亮的回答声,在我听来是那么的动听,我的提示和点评又常常引起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讨论。不知不觉中,这堂课将原先预计的教学内容完全在活动中被触及并消化掉时,欢快的下课铃响了。但同学们仍沉浸于刚才的气氛中,围着我说着自己的想法。走出教室时,我才突然发现自己的脸烧烧的,激动的心不能平静,我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这么热闹的师生同质疑、共探究的场景了。这堂课令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事后我总结了这堂课有两点成功之处:一是触发了学生们思考的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室里有多种声音的存在,实现了师生、生生的真正互动;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协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像上午第四节课或下午第六节课的情况,此时同学们已经精疲力尽。许多老师常常会抱怨上课没有效果,精心准备的内容根本无法落实。通过这堂课的经历,让我对新的教学理念突然有了更深的理解:什么才叫精心备课?精心备什么?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就是:备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备教法(传授知识的方法)、备学生(学生接受程度)、备学法(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一切均是老师让学生怎么做,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的接受,主角是教师;而这堂课虽是突发事件,它让我真正无法忘怀就是: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的需要。我想新课程新理念意义上的“备课”我想应该是:备“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备“创设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备“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变“我学会”为“我会学”。这里所谓“问题情境”不是教师一厢情愿设计好了一个框框,让学生跟着老师动,而是教师必须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氛围。 
  通过这堂课不由得让我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教学,我针对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按照自己对备课的认识,凡是关于基本理论学习,或复习课,习题课等,基本上每堂课都精心设计出几个有质量的问题,如错题辨析型、或一题多解型、或思考讨论型等,课堂上极力营造质疑、探究的思维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开心答题,开心求助,我及时改变评价方式,或当堂鼓励,或给表现突出的同学特别奖励,或免做或选做当堂作业等,学生们兴趣盎然,热情高涨,踊跃参加,真正实现了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他们也真正体会到了“我的课堂我作主”的快乐。